先进制造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报告讲座 > 正文

报告讲座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常可可研究员学术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2  阅读次数:

报告题目:苛刻海洋环境服役镍基合金表面结构演变:理论计算与实验验证

报告人:常可可研究员

报告时间:2022年1125日(周9:00

腾讯会议号:916317278

报告摘要:镍基合金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装备。然而,以NiCrAlY为代表的合金在苛刻海洋环境服役时,表面连续氧化物保护膜被破坏,发动机寿命严重缩减。因此,新型镍基合金体系研发及其表面结构演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基于相图设计了苛刻海洋环境服役镍基合金NiSiAlY新体系,通过多尺度理论计算和关键实验方法,揭示了合金氧化/腐蚀前后表面结构的演变规律。氧化结果显示:合金中Si含量越高,外层NiO厚度越薄,内层氧化深度越浅;腐蚀结果显示: Si降低了钝化膜中氧化物含量导致其破裂,但降低了Y导致的γ/γ’与Ni5Y之间的电位差。因此,通过合适元素的添加与成分优化,可以实现苛刻海洋服役镍基合金表面结构调控,从而进一步提升合金的抗氧化、耐腐蚀性能。

报告人简介:常可可,男,36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致力于航天航空、海洋、核电等苛刻环境服役材料耦合损伤、理论设计与应用验证研究,在 Sci. Adv., Acta Mater., Friction等SCI期刊上发表90余篇论文,被引2300余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德国科学基金会DFG等项目。研究论文获2021年美国陶瓷学会“Spriggs相平衡奖”(每年仅1项);本人入选中国科学院“BR计划”、浙江省“QR计划”特聘专家,是宁波市“3315计划”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国际相图委员会“Larry Kaufmann奖”、德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青年科学院“DFG Nachwuchsakademie青年学者”、第十届“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