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州大学简介
福州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
建校以来,一代代福大人秉承“明德至诚,博学远志”校训,践行以张孤梅同志为代表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卢嘉锡先生为代表的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以魏可镁院士为代表的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等“三种精神”,营造“守正创新、彰显特色、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新时代福州大学校园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为国家培养了全日制毕业生27万余人。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现有在校普通本科学生36786人,各类在校博、硕士研究生12926人。学校现设90个本科专业;3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化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综合实力在“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跻身世界500强,名列全球第403名,内地高校第50名;在USNews2021世界最佳大学排行榜位居全球第651名,内地高校第55名。
学校现有教职工3219人,其中专任教师2135人。共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05人次(281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04人次(66人)、省级人才301人次(215人)。在高层次人才(团队)中,拥有院士16人(含15名特聘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国家级高层次引进人才23名,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1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2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及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7名,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3名,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名;1支团队入选“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支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学院入选国家“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2个学院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
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校企合作的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教学团队,7个国家特色专业,2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行业评估,获评25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7个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校是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198项国际奖,1761项国家级奖。学校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在前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全国总决赛中获8金13银15铜。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曾荣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50强”。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2个国家级、14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然资源部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创新实验室。学校是福建省唯一同时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的高校。“十三五”以来,学校获各类科技项目6516项,科研经费超过26.97亿元。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75项,其中,国家科技奖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039件,科技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9736篇,其中在Nature期刊发表论文2篇。7位学者入选2020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学校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以及境外5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立国际科教合作交流平台,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面向30余个国家招收来华留学生;国(境)外访学项目覆盖95%以上的学院;聘请50余名海外专家学者长期在校任教。学校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梅努斯国际工程学院,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涵盖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学校现为闽台合作办学国家改革试点重点项目单位,对台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成建制双向联合培养模式成为闽台教育交流合作的新亮点。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和科研设备先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不断推进文化校园、智慧校园和生态校园建设。办学主体位于旗山校区,在福州、厦门以及泉州等地拥有多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超46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8亿元;运动场地总面积17万平方米;图书馆藏图书365万册,电子图书577万册。
学校正朝着“建设具有若干世界一流学科的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的东南强校”的宏伟目标大步迈进,努力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福州大学晋江校区简介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是由福州大学与晋江市人民政府共建的临海校园。福州大学海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福州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等入驻晋江校区。校区规划用地1380亩,设有公共建筑区、教学实验区、体育运动区、配套生活区、科技园区等五大功能分区。
公共建筑区的建筑沿着湖边错落展开,依次为综合办公楼、校园塔、图书馆、礼堂、师生活动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并通过景观连廊与教学实验区串联成一体,形成统一而灵活的空间布局。其中图书馆藏书丰富,已初步形成理工结合、文理渗透覆盖各类学科的藏书体系,并可直接链接使用福州大学校本部图书馆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数据库和查阅各种中外文数据库。图书馆不仅有大空间、全开架宽敞的阅览室,还设有50多间大小不一"研读室"供学生学习研讨。礼堂有500多个座位,视听设备可与专业电影院媲美。
体育运动区拥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五人足球场、铺设天然草皮的足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以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等,2020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分馆之一的金龙体育馆已建成使用。
配套生活区由学生公寓、教师公寓、食堂、商业街组成,其中学生公寓为4人间,带有独立阳台、卫生间、浴室、热水器、空调等,牵入百兆宽带,步行5分钟内均可抵达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师生活动中心,学习生活两不误。
晋江校区立足晋江,服务闽南,辐射福建乃至全国,它不仅是福州大学办学实体的延伸,更是科教、产教、校地结合的试验田,通过科技的创新服务和人才的集聚来助力晋江发展,为福建、泉州、晋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科研创新、科技服务、文化繁荣和国际合作的支持。
三、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简介
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于2019年6月在晋江校区成立。学院面向先进制造业,整合学校多个优势专业类别,打破学科壁垒,充分发挥校地合作优势,积极引入政府、研发机构、企业、行业等各方资源,组建多学科导师团队和创新实践平台,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建立在新工科背景下具有晋江特色的交叉融合性、创新融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学院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本科生,2021年秋季在校硕士研究生约600人,2021年起在电子信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等4个专业招收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全日制本科生。
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培养模式及招生概况:
1.“3+1”培养模式。学生一、二、四学年在福州大学学习,第三学年原则上赴台湾相关合作高校交流学习一年(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政策调整等)。
2.“4+0”培养模式。学生一、二、三、四学年全部在福州大学学习。依托我校优质教育资源,采取“强强联合”方式,由我校联合台湾相关高校共同培养。
根据《福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3+1”培养模式和“4+0”培养模式在学校规定年限内,修完培养计划规定内容并达到毕业要求者,由福州大学颁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由福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其中“3+1”培养模式的学生若赴台学习一年还可由台湾相关合作高校出具课程学习成绩证明或结业证书。此外,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福建省生源还可参加福建省选调生选拔。

毕业证书样本

学位证书样本
四、先进制造学院2021年本科招生计划
先进制造学院2021年开设四个本科专业,招生计划数315人,实行单独代码招生,办学地点在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在校期间不可申请转专业且原则上不得转培养模式。
(一)“3+1”培养模式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 计划数 | 首选 科目 | 台湾合作高校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30 | 物理 | 台湾铭传大学 |
2 | 水利水电工程 | 25 | 物理 | 台湾海洋大学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5 | 物理 | 台湾海洋大学 |
4 | 物流管理 | 10 | 历史 | 台湾铭传大学 |
15 | 物理 | 台湾铭传大学 |
合 计 | 105 |
|
|
(二)“4+0”培养模式
序号 | 专业名称 | 招生 计划数 | 首选科目 | 台湾合作高校 |
1 | 电子信息工程 | 60 | 物理 | 台湾铭传大学 |
2 | 水利水电工程 | 50 | 物理 | 台湾海洋大学 |
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0 | 物理 | 台湾海洋大学 |
4 | 物流管理 | 20 | 历史 | 台湾铭传大学 |
30 | 物理 | 台湾铭传大学 |
合 计 | 210 |
|
|
注:1.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2021年招生专业及计划数,以福建省教育厅具体批复的招生专业及计划数为准。其中“3+1”模式面向福建省本科批招生;“4+0”模式面向福建、安徽、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本科批招生。
2.培养费标准:在我校学习期间,按福建省物价局审批的学费标准15000元/学年收取;“3+1”模式在台湾高校学习期间,按台湾合作高校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相关费用请登录:http://xjzz.fzu.edu.cn/查询。
五、专业介绍
(一)电子信息工程
本专业由我校与台湾铭传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掌握电子与电路设计、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传输等专业知识,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电路分析与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技能,不仅可以在电子信息系统制造、信息传输、软件和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域从事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二)水利水电工程
本专业由我校与台湾海洋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水利水电、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领域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研究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水利水电、港口、航道、海岸工程及相关领域中胜任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及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主要在水利水电、港口、航道、交通、海岸开发和航务工程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由我校与台湾海洋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方面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受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利用现代化研究、设计与制造手段进行机电产品研发设计、制造与实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机械与海洋装备领域内的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开发、产品制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物流管理
本专业由我校与台湾铭传大学联合培养,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现代物流管理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能力,能够在物流企业、连锁零售或制造企业、国际贸易企业、物流规划咨询机构、物流教学科研机构、物流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从事物流管理和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层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六、台湾合作高校简介
(一)台湾海洋大学
台湾海洋大学,位于台湾基隆市北宁路八尺门之滨,占地五十余公顷,依山面海,风景壮丽。校门外即为太平洋。
海洋大学创立于1953年,是一所以航运发展与海洋研究为特色之大学,提供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海洋大学校区可分三部分,分别为滨海校区、龙岗校区、祥丰校区。设有海运暨管理学院、生命科学院、工学院、海洋科学与资源学院、电机资讯学院以及人文社会学院等六个学院,下设15个学系,12个独立研究所,26个硕士班,17个博士班。
台湾海洋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53年的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台湾省立海洋学院,1979年改为台湾海洋学院,1989年改名台湾海洋大学。
海洋大学现有专任教师三百余人,当中88%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在整体发展的规划下,海大除继续发展海运暨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以及海洋科学与资源领域外,亦将强化电资高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之发展。海运暨管理方面,将加强通讯、操船、轮机、自动控制、导航、货载管理、法商管理等之教学与研究。
(二)台湾铭传大学
铭传大学原名“铭传女子商业专科学校”,是台湾最早设立之唯一女子商业最高学府,系由创办人兼校长包德明博士与创办人李应兆博士共同创办。于1956年开始筹备,1957年3月设校。
铭传大学以严管勤教为教育政策,学生在校既学有所获,毕业后乃能学以致用,且富于敬业乐群精神,毕业学生就业率几乎高达百分之百,校风良好,于1990年7月间核准升格改制为管理学院,并参加1990学年度大学暨独立学院联合招生,且因应时代潮流所趋,改为男女合校。第一年招收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会计、银行保险、企业管理、商业设计、观光事业、大众传播、统计等九学系,学生一千名,最低录取分数均高于其它多所历史悠久大学之同类学系,颇为各界所瞩目。改制后,系所续有增加,规模日宏,自1995学年度起改名“铭传大学”。
七、福州大学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各专业近三年招生录取分数
2018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各专业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录取分 | 招生类别 |
最高 | 最低 | 平均 |
生物技术 | 584 | 521 | 527 | 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44 | 521 | 529 | 理工 |
电子信息工程 | 562 | 532 | 540 | 理工 |
水利水电工程 | 543 | 522 | 529 | 理工 |
物流管理 | 542 | 521 | 531 | 理工 |
物流管理 | 594 | 568 | 575 | 文史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5 | 542 | 550 | 理工 |
备注:2018年福建省本一线:理工490;文史551
2019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各专业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录取分 | 招生类别 |
最高 | 最低 | 平均 |
生物技术 | 536 | 519 | 526 | 理工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37 | 520 | 530 | 理工 |
电子信息工程 | 558 | 536 | 543 | 理工 |
水利水电工程 | 543 | 520 | 530 | 理工 |
物流管理 | 546 | 520 | 530 | 理工 |
物流管理 | 585 | 562 | 570 | 文史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65 | 535 | 548 | 理工 |
备注:2019年福建省本一线:理工493;文史550
2020年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各专业录取分数
专业名称 | 录取分 | 招生类别 |
最高 | 最低 | 平均 |
电子信息工程(3+1) | 583 | 550 | 565 | 理工 |
电子信息工程(4+0) | 587 | 562 | 571 | 理工 |
水利水电工程(3+1) | 564 | 543 | 549 | 理工 |
水利水电工程(4+0) | 589 | 550 | 558 | 理工 |
物流管理(3+1) | 562 | 543 | 550 | 理工 |
物流管理(3+1) | 580 | 559 | 566 | 文史 |
物流管理(4+0) | 560 | 546 | 555 | 理工 |
物流管理(4+0) | 570 | 556 | 562 | 文史 |
备注:2020年福建省本科批:理工402;文史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