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学院

环境工程

猜您喜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工程 > 副高级 > 正文

副高级

刘乐冕

文章来源:先进制造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24  阅读次数:

 

刘乐冕

性别

系别 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学位 博士

职称 副研究员

职务 福建省海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详细资料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水城路1号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先进制造学院

邮编:362251

Email:lmliu@fzu.edu.cn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2018.03-至今福建省海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8.03-至今福州大学天然产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所副所长

2017.02-至今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

2016.01-2017.0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2.08-2015.1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9.09-2012.07中国科学院大学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

2006.09-2009.08湖南农业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硕士

2002.09-2006.08湖南农业大学 环境工程专业学士

 

 

研究领域

水域生态修复、水域微生物生态、植物工厂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富营养化水体沉水植物恢复对微型浮游生物群落多维稳定性的影响机制(2020.01-2023.12,在研,主持)。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州近海典型赤潮藻溶藻菌分离检测及其在赤潮防治中的应用研究(2017.03-2019.02,结题,主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分层水库稀有和优势微生物时间性转换过程与机制(2016.01-2018.12,结题,主持)。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供水水库浮游藻类和浮游细菌群落相互关系(2015.05-2018.04,结题,主持)。

中国科学院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亚热带饮用水源水库细菌群落演替规律与机制(2013.09-2016.08,结题,主持)。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项目:中水回用水体浮游生物群落响应与风险评估(2013.01-2013.12,结题,主持)。

 

 

出版著作和论文

 

 

代表性论文:(*为通讯作者)

1. Liu LM*, Wang SS, Chen JF*. 2020.Hysteretic response ofmicrobialeukaryoticcommunitiestograduallydecreasednutrientconcentrations ineutrophicwater. Microbial Ecology, 79: 815–822. (中科院一区)

2. Liu LM*, Wang SS, Ji JN, Xie YP, Shi XG, Chen JF*. 2020.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eukaryotic community recovery in eutrophicwater by using ecological floating bed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711:134551. (中科院二区)

3. Liu LM, Chen HH, Liu M, Yang JR, Xiao P,Wilkinson DM, Yang J*. 2019.Response of the eukaryotic plankton community to the cyanobacterial biomass cycle over 6 years in two subtropical reservoirs. ISME Journal, 13:2196–2208. (中科院一区,自然指数期刊,ESI高被引论文)

4. Liu LM, Su JQ, Guo YY, Wilkinson DM, Liu ZW, Zhu YG, Yang J*. 2018. Large-scale biogeographical patterns of bacterial antibiotic resistome in the waterbodies of China.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117: 292–299. (中科院一区)

5. Liu LM, Liu M, Wilkinson DM, Chen HH, Yu XQ, Yang J*. 2017. DNA metabarcoding reveals that 200-µm-size-fractionated filtering is unable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planktonic microbial and large eukaryotes.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17: 991–1002. (中科院一区)

6. Liu LM#, Yang J#, Lv H#, Yu XQ, Wilkinson DM, Yang J*. 2015.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exhibit a stronger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than bacterioplankton in three subtropical reservoir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49: 10850–10858. (中科院一区,自然指数期刊)

7. Liu LM, Yang J*, Yu Z, Wilkinson DM. 2015. The biogeography of abundant and rare bacterioplankton in lakes and reservoirs of China. ISME Journal, 9: 2068–2077. (中科院一区,自然指数期刊,ISME J TOP Cited Papers in 2015)

8. Liu LM, Yang J*, Lv H, Yu Z. 2014. Synchronous dynamic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bacteria and phytoplankton in a subtropical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 FEMS Microbiology Ecology, 90: 126–138. (中科院二区)

 

 

获奖情况

2020年入选福州大学旗山学者

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2018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排名第二)

 

 

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水域生态修复、水域微生物生态、植物工厂

  • 上一篇:石新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