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学院

机械工程

猜您喜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智能制造系 > 机械工程 > 联培 > 正文

联培

刘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2-08-29  阅读次数:

姓名刘伟

性别男

系别智能制造系

学位硕士

职称副教授

职务副院长

详细资料

联系方式:15059879579

通讯地址:福建省石狮市龙景路1号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

邮 编:362700

Email: 75835978n@qq.com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2018.10 -2018.11 德国马格德堡大学,研学

2017.11-2017.12 台北科技大学,研学

2017.03-2017.06 华中科技大学泉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挂职学习

2008.08-至今 闽南理工学院光电与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

2005.09-2008.07 郑州大学,硕士

2001.09-2005.06 郑州大学,本科


研究领域

机器视觉技术、精密加工技术。


承担科研课题情况

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科研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主要项目有:

(1)福建省科技厅产学项目,新型显示超短焦镜头曲面反光杯智能调校系统,2020-2023,在研,100万,排名第二;

(2)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大口径光学非球面超静穆磨削机床研制”子课题“离线砂轮修整机床”,2019,已结题,136.3万,参与;

(3)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工业机器人测控与模具快速制造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7-2020,已结题,625万,主持;

(4)泉州市教育局项目,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刘伟技能名师工作室,2017-2021,在研,20万,主持;

(5)泉州市教育局项目,泉州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8-2021,在研,6万,主持;

(6)企业(石狮永峰电子有限公司)横向项目,一种用于替换无极灯灯管的LED灯管,2018,结题,62万,主持;

(7)石狮市科技局项目,新型船用陶瓷密封阀芯加工工艺设计及装备研制,2012-2015,已结题,40万,主持。


出版著作和论文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5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3项,参编教材2部。主要论文有:

[1] 刘伟,童慧芬,王仰江,等.布匹起球图像采集系统设计[J].福建农机,2021(4):39-42.

[2] 宫立达,刘伟.Cr3C2-NiCr涂层对水力机械材料耐磨蚀性能影响研究[J].功能材料,2021,52(4):4114-4119.

[3] 王淑坤,赵浩鸣,刘伟.基于CFD汽车空调风道分析与优化[J].机械设计,2018,35(S1):50-53.

[4] 郑森伟,刘伟,童慧芬,等.一种降低大理石平面加工噪音与粉尘的方案[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21(006):97-100.

[5] 刘伟,童慧芬,郑森伟,等.基于激光探测的智能小车系统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17.02.

[6] 刘伟,童慧芬,李梅,等.导轨自动刮研系统的设计与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4(01):70-73

[7] 刘伟,童慧芬,陈美伟,等.新型陶瓷抛光机的机械设计与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9):71-73.

[8] Wei Liu, Yan Chi, Mei Li, et al. Research on Control System of New Type Ceramic Polishing Machine [J].ECE2011.

[9] Wei Liu, Yan Chi , Senwei Zheng, et al. Mechanical Design of new type ceramic Polishing Machine [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314-216,1764-1768.


获奖情况

2019.05,获批泉州市第五层次人才;

2014.03,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2012.09,石狮市优秀教师;

2011.07,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指导多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

2021.08,第九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南区赛三等奖;

2019.05,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省级三等奖;

2018.12,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省级三等奖;

2017.05,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比赛,国家三等奖;

2016.07,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最优技术方案奖;

2014.08,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国家三等奖。


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工业视觉检测、机器人协同控制、模型和算法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