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学院

机械工程

猜您喜欢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智能制造系 > 机械工程 > 副高级 > 正文

副高级

李明林

文章来源:先进制造学院   发布时间:2020-09-29  阅读次数:

李明林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7.11

系别:机械设计系

学位:博士

职称:副教授

籍贯:福建南安

详细资料:

联系方式: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邮编:350116

Email:liminglin@fzu.edu.cn


主要学历及工作经历:

1、2013/7-至今,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系,副教授

2、2014/8-2015/9,美国莱斯大学材料科学及纳米工程系,访问学者

3、2006/8-2010/1,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研究室(一室),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

4、2006/7-2013/6,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系,讲师

5、2003/4-2006/6,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机械设计系,助教

6、2000/9-2003/3,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7、1996/9-2000/7,福州大学机械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本科生


主持和参与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等知识产权31项,已授权13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3项、软件著作权1项;已指导硕士研究生55人,毕业31人;指导的研究生中2人获“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个硕士的毕业论文获“福建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3个硕士的毕业论文获“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一个硕士的1篇会议论文获第17届IEEE-NANO国际会议论文提名奖。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1、福建省力学学会第八届/第九届理事会秘书长/常务理事

2、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委员

3、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

4、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委员

5、Applied Surface Science、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AIMS Materials Science、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期刊审稿人


研究领域:

1、低维纳米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2、机械工程设备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3、医疗器械设备研发。


近5年主持或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50995,来流风扰及旋翼失效条件下新型非平面式多旋翼飞行器的气动性能评估,2023.1-2026.12,参加(第三);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171133,基于图卷积模型的全脑MR图像半监督分割研究,2022.1-2025.12,参加(第二);

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J01543,面向活细胞无损空间输运的多运动模态微型软体机器人,2022.9-2025.8,参加(第二);

4、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021-KF-22-13,仿水母的光控微型游动机器人及其单细胞输运研究,2021.10-2023.6,参加(第三);

5、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2020-KF-22-11,络氨酸二肽分子自组装的结构构型及其半导体特性的理论研究,2020.8-2022.5,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1803088,面向细胞三维操控的光致水分解微纳机器人驱动控制研究,2019.01-2021.12,参加(排名第二);

7、 福建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2019I1009,睡眠呼吸障碍监测及辅助调节系统研制,2019.01-2021.12,参加(排名第四);

8、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G-76,一种电动车驱动辅助智能控制的关键技术,2018.01-2020.12,参加(排名第三);

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7J01748,基于光致水分解的微纳米机器人驱动与控制方法研究,2017.04-2020.04,参加(排名第二);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0903017,DNA-SWNT复合结构力学特性的多尺度粗粒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2010.01-2012.12,主持;

1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0J01004,桥区通航船舶操纵运动建模研究,2010/01-2012/12,3万元,已结题,参加(排名第三);

12、福建省教育厅项目,JB09025,非球形粒子多极矩介电泳力的计算,2009.01- 2010.12,主持;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372022,多臂空间机器人协调操作的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2004.01-2006.12,参加。

1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2052101,有限元课程教学数字化仿真APP实例集开发,2022.6-2023.12,主持

15、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122102,新工科背景下材料力学研究型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改革,2020.3-2022.2,主持

16、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1111507,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按摩椅核心零部件结构优化设计,2021.11-2022.11,主持

17、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1101001,七层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外框架及卷筒的强度分析,2021.10-2021.11,主持

18、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1030502,应急装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技术服务,2021.1-2021.12,主持

19、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0121803,分体式低压发电车及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合作研发,2020.12-2022.12,主持

20、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0072203,新型风管自动加工生产线反求测绘,2020.7-2020.10,主持

21、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20033103,专用车智能健康物联网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咨询服务,2019.8-2020.2,主持

22、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18070603,可穿戴式下肢康复无动力助行机器人,2018.6-2020.6,主持

23、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18052801,碳化硅等离子体氧化过程的原子尺度模拟,2018.5-2018.8,主持

24、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18042001,智能健康睡眠床方案设计技术服务及咨询,2018.4-2019.12,主持

25、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2018032703,自润滑复合材料摩擦疲劳性能,2018.4-2019.3,主持


近5年发表的SCI论文:

[1] Shi, H.; Li, M.; Shi, J.; Zhang, D.; Fan, Z.; Zhang, M.; Liu, L., Self-Assembled Peptide Nanofibers with Voltage-Regulated Inverse Photoconductance.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1, 13 (1), 1057-1064.

[2] Wang, S.; Li, M., Research on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yrosine Dipeptide Molecule: Evaluation of the First-principles Theory. Russia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21, 15 (2), S181-S188.

[3] Chen, Z.; Ye, K.; Li, M.; Zhao, S.; Luo, J.; Wu, B., Lithiation mechanism of W18O49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Experiment and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J. Electroanal. Chem. 2021, 880, 114885.

[4] K. Ye, M. Li, J. Luo, B. Wu, and L. Lai, “The H2O dissocia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performance of monolayer MoS2 containing single Mo vacancy: A theoretical study*,”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 vol. 19, pp. 163-167, 2020.

[5] K. Ye, L. Lai, M. Li, J. Luo, B. Wu, and Z. Ren, “Strain Effect on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f VMo-SLMoS2,”IEEE Transactions on Nanotechnology,vol. 19, pp. 192-196, 2020.

[6] R. wang, H. Pang, M. Li, and L. Lai, “Atomic Simulation of Nanoindentation on the Regular Wrinkled Graphene Sheet,”materials,vol. 13, no. 5, p. 1127, 2020.

[7] H. pang, H. wang, M. Li, and C. Gao, “Atomic-Scale Friction on Monovacancy-Defective Graphene and Single-Layer Molybdenum-Disulfide by Numerical Analysis,”nanomaterials,research no. 10, p. 87, 2020.01 2020.

[8] C. Yinet al., “Untethered microgripper-the dexterous hand at microscale,”Biomedical Microdevices,vol. 21, no. 4, p. 82, 2019/08/15 2019.

[9] H. Pang, P. Huang, W. Zhuo, M. Li, C. Gao, and D. Guo, “Hysteresis and its impact on characterization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uspended monolayer molybdenum-disulfide sheet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10.1039/C8CP07158F vol. 21, no. 14, pp. 7454-7461, 2019.

[10] M. Li, W. Zhuo, H. Pang, and L. Lai, “Improving the atomic-resolution AFM imaging of monolayer MoS2 for worn tips: a molecular dynamics study,”Japa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vol. 58, no. 5, p. 055003, 2019/04/12 2019.

[11] W. Wang, C. Yang, L. Bai, M. Li, and W. Li, “First-Principles Study on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onolayer MoS2 with S-Vacancy under Uniaxial Tensile Strain,”Nanomaterials,vol. 8, no. 2, p. 74, 2018.

[12] W. Wang, L. Bai, C. Yang, K. Fan, Y. Xie, and M. Li, “The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O-Doped Pure and Sulfur Vacancy-Defect Monolayer WS2: A First-Principles Study,”Materials,vol. 11, no. 2, p. 218, 2018.

[13] H. Pang, M. Li, C. Gao, L. Lai, and W. Zhuo, “Characterization of Frictional Properties of Single-Layer Molybdenum-Disulfide Film Based on a Coupling of Tip Radius and Tip–Sample Distance by Molecular-Dynamics Simulations,”Nanomaterials,vol. 8, no. 6, p. 387, 2018.

[14] H. Panget al., “Phase Transition of Single-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Nanosheets under Mechanical Loading Based on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Materials,vol. 11, no. 4, p. 502, 2018.


近5年发表的EI收录论文[15-17]

[15] Tu, x.; Li, M.,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the Range of Bone Defect and Filling Material on the Effect of Unicondylar Knee Arthroplasty. Trends in Biomaterials & Artificial Organs 2021, 35 (3), 268-272.

[16]K. Ye, M. Li, J. Luo, B. Wu, and L. Lai, “Activating inert basal plane of MoS2 for H2O dissociation and HER via formation of vacancy defects: A DFT study*,” in2019 IEE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 (IEEE-NANO), 2019, pp. 48-53.

[17] L. Lai, K. Ye, M. Li, J. Luo, B. Wu, and Z. Ren, “Prediction of Strain Effect o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on VMO-SLMOS2*,” in2019 IEE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 (IEEE-NANO), 2019, pp. 193-196.


近5年发表的其他论文[18-22]

[18]王鸣宇;陈博;吴东锋;齐福海and李明林。应急电源车售后维修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机电工程技术2021, 50 (11), 96-99.

[19]黄俊;陈博;吴东锋;齐福海and李明林。应急电源车运行状态远程在线监测管理系统.机电工程技术2021, 50 (11), 148-152.

[20]许婧,罗静, and李明林, “以第一性原理研究单层二硫化钼压电特性,”福州大学(自然科学版),vol. 47, pp. 477-488, 2019年8月2019.

[21]涂莉萍,李明林,万亚玲, and王卫东, “单层二硫化钼的力学性能及缺陷工程研究进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no. 2, 2018.

[22]沈磊and李明林, “移动分体式垃圾压缩站举升机构优化设计与强度分析,”机械制造与自动化,vol. 1, p. 028, 2018.


知识产权情况

序号

申请号

标题

发明人

专利类型

1

CN202210277805.5

一种调控酪氨酸二肽自组装结构的模拟方法

李明林;李佳宇

发明

2

CN202210278962.8

一种具有亲疏水结构的气体扩散层及其制备方法

牛秦川;赖联锋;任志英;李明林

发明

3

CN202210202524.3

基于多维度模型的推拿功效仿真模拟方法

李明林;李丽萍

发明

4

CN202111346556.2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源车应急救援调度方法

李明林;杨磊

发明

5

CN202111214040.2

一种检测按摩推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方法和存储设备

郑军凡;陈述荣;梁杰;陈昕;李明林;李丽萍

发明

6

CN202111138771.3

一种用于动物实验的一指禅按摩平台及其方法

李明林;汪健

发明

7

CN202110045559.6

一种可预防松动的单髁膝关节假体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屠星磊

发明

8

CN202011063826.4

可调舒适度和高度的汽车座椅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陈志颖

发明

9

CN202010984903.3

水平伸缩式吸头取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0

CN202010985662.4

上下伸缩式吸头取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1

CN202010985644.6

旋转移动式吸头取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2

CN202010986968.1

水平伸缩循环式吸头取料机构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3

CN202010979660.4

旋转摆动式吸头整理运输机构及吸头运输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4

CN202010979703.9

移液枪吸头整理运输机构及吸头运输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

发明

15

CN202022014823.3

一种可变刚度的平面涡卷弹簧装置

张韬;林凤飞;李明林;陈志颖;刘楠楠

实用新型

16

CN202010848347.7

一种基于ADAMS的一指禅按摩动力学仿真方法

李明林;龚胜

发明

17

CN202010584327.3

具有一指禅按摩功能的按摩头机构及按摩方法

李明林;龚胜

发明

18

CN202010049102.8

一种智能按摩示教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杜民;林晨;李明林

发明

19

CN201921554023.1

一种具有揉捏功能的按摩头机构

李明林;龚胜;王宏达;杜民;吴景华;聂金双

实用新型

20

CN201910881133.7

小型移液枪吸头装载设备及装载方法

李明林;陈国龙;杜民;林意达

发明

21

CN201921551628.5

小型移液枪吸头装载设备

李明林;陈国龙;杜民;林意达

实用新型

22

CN201910882263.2

一种具有揉捏功能的按摩头机构

李明林;龚胜;王宏达;杜民;吴景华;聂金双

发明

23

CN201811514880.9

一种电动深层肌肉振动刺激仪

李明林;蒋家彬;杜民

发明

24

CN201810831077.1

一种城市路段交通流仿真的方法

李明林;陈志颖

发明

25

CN201810822491.6

一种下肢康复助行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李明林;杜民;李诚波;姜海燕;熊宝平

发明

26

CN201710516594.5

喷吹管法兰快速连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李明林;曹政;陈志颖;刘峰;林劲淞;李胤增

发明

27

CN201410106109.3

一种冬夏多用型多功能椅子

李明林;林杰文;连阳林;林一高;陈丽秀;杜欣

发明

28

CN201310664841.8

一种机械压剪式电梯耗能型缓冲器

李明林

发明

29

CN202210422886.3

一种小型化电源车的紧凑型方舱隔振仿真方法

孙登敏;郭润凯;李学超;郭俊健;张锴;李明林;吴增朗

发明

30

CN202210423498.7

一种适应电源车紧凑型方舱通风散热仿真方法

吴江苇;郭润凯;李学超;李世波;张锴;李明林;孙登敏

发明

31

CN202110641956.X

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源车组成系统维修重要度评估方法

李世波;梁国开;王志军;郭润凯;陈韬;郭俊健;李明林;王攀

发明

32

2018SR757046

城市路段交通流仿真系统[简称:QRCCS]V1.0

李明林,陈志颖

软著


荣誉和奖励

1、福建省级高层次人才(C类)

2、泉州市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

3、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

4、福州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2)

5、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2)

6、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赴美国莱斯大学访学一年

7、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三等奖2项

8、福州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首届“优秀教师奖”


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

1、按摩机器人及其装置的研发及应用

2、低维纳米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及应用

3、机械工程设备结构设计及强度分析;